登录站点

用户名

密码

自动化联盟 - 自动化行业论坛

  • 分享

    物联网

    sherlly 2009-12-08 14:54
    何谓物联网?
      物联网(IOT, the Internet of Things)也叫传感网,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,如射频识别(RFID)装置、红外感应器、全球定位系统、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。通俗来讲,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到产品、电网、铁路、桥梁、隧道、公路、建筑、供水系统、大坝、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,通过扫描设备获取这些物品的信息,通过互联网将这些信息传输到需要它的地方。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;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;衣服会“告诉”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;用户在上班时,上网敲击电脑,可以让家中的电饭锅提前煮饭,这些科幻电影里才有的情节,物联网的世界里将变为现实。
    段落出自?threadId=58134
     
      物联网的概念在业界并不陌生,最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。物联网的定义十分简单,就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,实现智能管理。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,不过用户端不仅局限于个人电脑,而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和物品之间。
      物与物之间(M 2M ),小的如手表、钥匙,大的如汽车、楼房究竟通过什么方式和电脑网络互联呢?其实,最关键的技术就是“物”里内嵌微型感应芯片,把它变得智能化,让它可以“开口说话”。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,人就可以和物体“对话”了,物联网就是传达“声音”的媒介。
      何谓RFID?
      物联网之所以能够把“物”和互联网结合起来,其中R FID (电子标签)是最关键的技术,它可以储存信息并快速读写,实现对“物”长期跟踪管理。中国移动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陈志刚告诉记者:“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等仅仅是物联网最上游的基础设施,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一个成传输网、通信网并延伸至应用层面,才能称之为物联网。”
      物联网技术标准如何统一?
      “标准是物联网规模发展的前提。而行业标准是物联网发展的短板。”华为战略规划部部长朱广平分析。据记者了解,相对于虚拟的、通过计算机连接的互联网,M2M所涉及的技术标准更为复杂和广泛,其中包括网络通信、中间件、系统架构和安全等多方面。
     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于蓉蓉表示,当前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,而体系架构尚未建立是标准体系缺乏的原因。据了解,现在有众多做M 2M模块的厂家,但是各自有独立的硬件接口及通讯协议和软件标准,使得厂家只能定向开发,提高了开发的成本,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瓶颈。
      事实上,即使解决了M2M的标准问题,还要面对和互联网对接的障碍。据中科院的相关专家介绍,物联网中无数个传感器形成M 2M互联后就要涉及到互联网、无线通信网(3G )等大网的互联互通的问题。需要传感器形成的网络中先行局部处理再往上传递。但是现在还没有这些相关的标准出台。
      物联网投入应用还要苦等5-10年?
      “技术障碍都还没有解决,所以现在只是停留在炒作、升温阶段。”深圳市互联网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郑裕杰认为,物联网要大规模投入应用,“起码要5-10年的时间”。深圳一知名通信设备供应商负责人也表示,现在物联网技术和10年前的3G技术一样,都是一片空白,而国内企业足足花了四五年时间才拥有了自己的相关技术标准,最近3G商用在中国也仅仅是在刚起步的阶段。
      郑裕杰进一步告诉记者,物联网发展已经有了一段历史,不过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工业或者商业大规模的应用上,成本不菲。比如大型超市销售管理、物流企业的货运签收系统等等。而智能家电一类物联网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除了技术标准外,还有各种终端互联互通,也就是产品本身不够成熟。他提醒:“物联网要几步走,现在有了这个概念,下一步是标准提出,接着才是产品研发,最后才会出现广泛应用的产品。”
      中国其实还没有物联网公司?
      “中国没有物联网企业。”某通信运营商数据业务部的负责人陈主任表示,“他们都不是真正的物联网公司,也只不过是有电子读码技术的企业,不少中国电子厂也具备。”据了解,最近由于有国家政策和最高领导者的大力支持,股市上和物联网相关的R F ID技术公司一度风生水起,不过业界普遍认为这些企业并不能代表物联网。其实,在欧美和日韩等国家力推R FID时,在中国只有深圳远望谷一家将R F ID技术用于铁路产业。不过,在丰田汽车的工程师余满涛看来,“这种技术日本早就发展得非常成熟,比如三菱重工、欧姆龙、松下等”。IB M一位工程师也曾表示,电视遥控器也是一种电子读码技术,按照中国这些物联网概念公司的产品标准,那么中国所有彩电厂家在80年代就进入了物联网时代。
      个人私隐将无所遁形?
      个人隐私也成为物联网浪潮中难以回避的焦点话题。在物联网时代,人类也许期望把所有的日常事务交给人工智能去处理,从繁琐中解脱出来。
      但是物联网本质上与互联网一样并非无懈可击,仍然可能会面临黑客、病毒的袭击等威胁。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轻则个人私隐或者企业机密泄漏,重则我们的生活、工作可能就会完全陷入崩溃,社会秩序混乱,设置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。
      “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,也是物联网发展下一步要着重解决的问题。”国务院发展中心技术产业部部长王忠宏近日表达了类似的担忧,“比如说前一段时间调研电子病历、智慧医疗,比如说病人的信息,如果使用了这样一个电子病历的技术以后,大量个人的医疗信息进入了统一的数据库以后,如果数据保管不好,可能很多个人的身体状况被别人所掌握。”
     
     
    更多自动化相关内容,尽在
你还不是该群组正式成员,不能参与讨论。 现在就加入